欢迎访问半干旱区沙生植物资源共享平台!  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陕西省林科院治沙研究所

陕西省林科院治沙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是以中国科学院1959年建立的榆林治沙综合试验站为基础组建而成,集林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为一体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

——发展定位:探求荒漠化地区地表生态系统的过程、尺度、格局及其相互关系为基础,开展以综合措施为主的相关理论、技术研究与实践,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操作性强的科学建议。

——发展思路:以治沙科学技术研究为中心,坚持生态建设和沙产业创新发展为方向,实施单位平台化、管理服务化和人才创客化的战略,秉持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顽强拼搏,扎实奋进,着力建设追求卓越、包容兼蓄、风清气正、充满活力的治沙科研创新生态系统。

——发展目标:建设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治沙科学研究中心和创新高地,建成集治沙科研、开发应用和推广为一体的国际化特色研究所。

全所现有职工98人,具有治沙、林学、水利、水保、地理、土壤、园艺、森保、农学等专业学科的各类技术人员75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29人,博士3名,硕士13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名,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名,市级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5名,陕西省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1名,陕西省科技新星2名。

现有试验沙地2500公顷,已发展成为荒漠化治理与开发的试验示范区,其中:沙地珍稀植物园300公顷,樟子松良种基地40公顷,红枣良种苗木繁育基地170公顷。拥有陕西榆林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局长柄扁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樟子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陕西省陕北矿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等四个科研平台。

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在荒漠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沙荒大面积植树造林、飞播造林种草及利用、沙漠绿洲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沙区立地分类和适地适树、优良固沙植物引种与选育、沙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林木病虫害防治、沙漠高速公路、铁路生物防护及养护、矿区生态修复及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6项达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26项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45项获得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15项、市(厅)级2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1260篇,获得专利12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各项研究成果在榆林沙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26万公顷,向周边省区推广面积205.6万公顷,并提供各类苗木3000余万株,各类种子35万公斤,各项成果推广效益达到45亿元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党和国家的一些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美国、俄罗斯、瑞典、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印度、以色列、比利时等30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官员与专家学者来所考察、访问,在国内外赢得了较高的声誉。美国《时代周刊》指出:“榆林治沙造林的成绩,这是治沙所与毛乌素沙漠斗争的一个成功例证”。

放眼世界,展望未来,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治沙所将以“建成国际一流治沙科学研究基地”为目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际治沙前沿,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做出新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贡献。